第739章 七朝古都开封城,朱仙镇!(1 / 2)
第739章七朝古都开封城,朱仙镇!
河南开封,自夏朝帝杼至帝廑建都起,到如今洪武年间,已经贵为七朝古都。
在整个天下,能与之相比的,只有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与洛阳,
就算是如今应天,也只能勉强与之持平。
宋元之后,开封便失去了作为朝廷古都的底蕴,
主要原因有地理环境恶化、政治中心变迁以及经济重心南迁。
而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黄河水患。
开封地处黄河下游,黄河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,几乎已经成了地上悬河。
在洪武之前,记载的黄河决口就高达三十余次。
频繁的水患使开封失去了作为都城的安全需求。
而在元朝,朝廷重修大运河,裁弯取直,河道不再经开封,
而是取道山东、江苏,
开封由此也渐渐失去了水利枢纽的地位,城池一落千丈。
虽然如今的开封已经不能维持如北宋那般大规模漕运,
但依旧能进行一些小部分航运,
靠着这份航运,依旧撑起了开封城在大明商贸中的繁华,远胜大明九成以上城池。
此时此刻,经过洪武五年的疏通,部分航道依旧往来船只密集。
一艘标有“万宝号”的商船,通过蔡河,缓缓来到朱仙镇港口。
硕大的码头挤满了停泊船只,码头上人头攒动,
刚一停靠,一股喧闹的热浪便扑面而来。
陈景义站在船头,手拿千里镜,
凝重地看着前方排队准备入港的三十多艘商船。
这些商船大多是如他们乘坐的那般小船,
船上人员不多,少的二十几个,多的也就百十个。
临近港口,船上之人都冒出来透风,站在商船甲板上,享受着空中弥漫的微风,满脸惬意。
陈景义却没有这等享受心思,
他比谁都清楚“货物”的重要。
从北平城出来后,为了避免追查,
他们每到一个城池就会更换一家商号,以此来遮蔽行踪。
一路行来可谓是提心吊胆,晚上睡觉都不安稳.
此刻,看着前方的人山人海,
陈景义只觉得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,
人太多了,多到他仅凭看都能察觉到其中的鱼龙混杂,
也能发现一些不知是什么人的眼线。
陈景义继续看着千里镜,淡淡发问:
“孙掌柜,能不能换一个港口,这里的人太多了。”
在他身旁,站着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,
个子不高,长相憨厚,不大的眼睛中透露着精明。
他是燕王府麾下一名商行掌柜,也是亲信之人,如今被安排跟随。
虽然他不知道那些货物是什么,
但能让燕王府都如此重视,必然不是什么等闲之物。
他对于身旁大人的态度也十分恭敬:
“陈大人,其他漕运督办的港口要严苛许多,
因为往来船只少,检查的要尤为细致,要的钱也格外多,
而在朱仙镇,因为船太多,反倒不用每艘船都检查,要不然一天才能停多少船
虽然这里人是多了一些,但足够安全。”
陈景义回头看去,只见在他们商船身后,
还有源源不断的商船涌过来,粗略估计也要有那么几十艘。
这等情况下.再仔细检查就是断人财路,河道衙门不会这么蠢。
长吁一口气,陈景义脸上有些担忧:
“希望一切顺利吧。”
孙掌柜笑了笑:
“陈大人,虽然小人不知道运送何物,但也知道此物之重。
按理说从北平到开封走陆路要快许多,
我等已经反其道而行之,走了水路,无事的。”
“小心谨慎一些总没错,
一会码头的人若是要银子,孙掌柜不要吝啬,
只要一切风平浪静,什么都好说。”
“放心吧,陈大人,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孙掌柜从怀中拿出了一个小布袋,掂量掂量:
“这河道衙门,向来都是阎王好惹,小鬼难缠,
孙某走商多年,与之打交道早已轻车熟路。”
陈景义一边点头,一边向后挥了挥手,示意甲板上的诸多“活计”散开观察。
趁着这个机会,一直躲在船舱里的三万卫指挥使许成也慢悠悠地走了出来。
他身穿素麻上衣以及灰色长裤,脚踩黑灰色布鞋,一副商队伙计打扮。
当他看到碧蓝悠远的天空时,呼吸一下子屏住。
这等深蓝色的天空以及纯洁无比的白云,
即便是在三万卫的夏天,都很难看到。
尤其是经历过这等惊心动魄的遭遇后,
对于天空,他神往已久,因为这能让他感受到自由。
他走到船头,陈景义让开了一个位置,二人并肩站在一起。
陈景义压低声音:
“许大人,这里人多眼杂,您还是少露面为好。”
许成没有第一时间回答,而是摸了摸自己刚刚粘上的络腮胡,略带打趣地发问:
“我都这般模样了,还能认出来吗”
“自然是不能。”
陈景义对于自己的易容本领很是自信,
作为成熟的仵作,给尸体留一个体面的容貌是必须学的事,
当年就是凭借这个化妆本领,多次进出各地衙门,寻找儿子的踪迹。
“许大人,虽然已经更换了容貌,
但你我都是军伍中人,
长久流露出来的习惯会让人察觉到端倪,尤其是你我站在一起时。”
许成一愣,紧绷的身体一下子放松,挺直的腰杆略有佝偻。
“对,就是这样,双脚不要并排站,要一前一后,
下巴也不要抬那么高,低一些。
现在我们是商贾,要从下往上看人,态度也要局促一些。”
听着陈景义的比画,许成按话照做,很快他的气质就为之大变。
身材魁梧,长相彪悍,但身上总暴露着一些辛苦味道。
许成看着河面上的倒影,赞叹道:
“陈大人,您这手艺真是绝了,我都有些不敢认自己了。”
陈景义只是轻微笑了笑:
“是许大人学得快,若是没有悟性,
就算是将饭喂到嘴边,都吃不下去。
如今军中能随意改变自身气质的,也就那么一些人,都在船上了。”
许成脸色凝重了几分,叹了口气:
“是我给都司添麻烦了,让陈大人如此千里迢迢护送。”
“这说的什么话,我等军伍,做的就是令行禁止,
有命令就听,有军务就做,没什么麻烦与不麻烦的。”
陈景义一边说一边指着前方:
“要到咱们了,小心一些。”
“嗯”
许成看向前方,再有两艘船,就是他们所属的“万宝号”商船。
不到半刻钟,商船就向前缓缓飘动,停靠在码头凸起的高台旁。
两名吏员顺着高台,顺利地进入商船,
孙掌柜十分娴熟地迎了上去:
“两位官爷,又是您二位啊,辛苦辛苦!”
说着,孙掌柜不留痕迹地抓住一人的手,
将钱袋递了过去,一边笑一边说:
“上次见您还是在冬日,那时河上都冻了一片,
再相见就已经春暖开,真是喜不自胜啊。”
那名中年吏员含笑着将手抽了回来,随便捏了捏,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:
“船上运的都是什么啊,从哪来的”
“从北平而来,运的都是一些毛皮。
这不趁着反季,抓紧送到江南去加工,否则就赶不到今年冬日了。”
孙掌柜一边跟着二人走,一边笑着开口。
两名吏员在甲板上走走停停,左右看看,
看了一会儿,一名年纪稍大些的吏员挥了挥手,看着孙掌柜嚷嚷